养性延命录-教诫篇第一

《混元道经》曰∶谷神不死(河上公曰∶谷,养也,能养神则不死。神为五脏之神。肝藏魂,肺藏魄,心藏神,肾藏精,脾藏志。五脏尽伤则五神去),是谓玄牝(言不死之道在于玄牝。玄,天地,天于人为鼻;牝,地也,地于人为口。天食人以五气,从鼻入,藏于心。五气清微,为精神、聪明、音声、五性。其鬼曰魂,魂者雄也,出入人鼻与天通,故鼻为玄也。地食人以五味,从口入藏于胃。五味浊滞,为形骸、骨肉,血脉、六情。其鬼曰魄,魄者雌也,出入于口与地通,故口为牝也)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根(根,原也。言鼻口之门,乃是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)。绵绵若存(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,若可存复,若无有也),用之不勤(用气当宽舒,不当急疾勤劳)。

白话:谷神不死,就叫玄牝。玄牝之门就是天地的根本。元气绵延不断,若存若亡。呼吸不应过分用力。
注:河上公注释说:谷,保养的意思。人能养神,就能长生不死。此神为驻守五脏之神,脾储藏意志情感。如五脏全受伤,驻守五脏之神就会去,人生命就危险了。注:是说不死之道,在于玄牝。什么叫做玄牝?玄就是天,就人体来说,就是鼻;牝,就是地,在人体来说就是口。天供给人五行之气,从鼻进入,储藏于心。此五气清新细微,造就人的精神,使人智慧聪明;铸造人的声音形成喜、怒、欲、惧、忧等六种情感。主宰这方面的精气叫做魄。魂为雄性,在人鼻中进出,与天相通,故称鼻为玄。地给人食五味,从口进入,储藏于胃。五味重浊停滞,造就人的形体骨肉,和周身血脉,形成人的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、恶等六种情感。主宰这方面的精气就叫魄,魄为雌性,在人口中进出,与地相通,故称口为牝。
注:根,就是原根本,言鼻口之门,是天地元气出入往来之处。
注:鼻口呼吸,应当绵延细微,似有似无。
注:用气应当宽松迟缓,不应急促和用力。

《混元道德经》曰∶出生(谓情欲出于五内。魂定魄静,故生也)入死(谓情欲入于胸臆。精散神惑,故死也)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(言生死之类,各十有三,谓之九窍而四关也。其生也,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鼻不妄嗅,口不妄言,手不妄持,足不妄行,精不妄施;其死也,反是)。人之生也,动皆之死地十有三(人欲求生动作,反之十有三之死地)。夫何故?以其求生之浓也(所以动之死地者,以其求生之活之太浓也。远道反天,妄行失纪)。盖闻善摄生者,陆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,兕无所投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无死地(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)。

白话:十个人里面,有三个长生,三个药丸,还有三个本来好好、却正在作死。他们怎么作死呢?就是太想长生了,对自己丰厚奉养,这就是作死。
这段话的根本意思是,生死不是你想怎么样、你努力养生就能决定的。对于统治者来说,恰恰相反,你越是丰厚奉养,就越是“动皆之死地”。这背后是《道德经》贯穿始终的思维方式:你处于一个系统中,这个系统有它自身的运转规律(也就是“道”)。这个系统的运转结果,不是完全不能改变,但是必须按照它的规律去改变。如果你的行为违背了它的规律(也就是“失道”),那你就不可能达到目的,甚至有可能造成反作用。在这里老子就是说,统治者啊,我知道你想长生,但长生的方法并不是“生生”(有些版本此处是“生生之厚”,意思更直接),这反而是作死的方法。
真正能长生的人,在山谷里穿行,都不用躲避犀牛和老虎,上战场打仗,都不用带盔甲和兵器。犀牛顶不着他,老虎挠不着他,敌人砍不着他,为啥呢?因为他不作死。这里所说的“作死”,就是指前面的“生生之厚”。老子对统治者说:真正能长生的人,用不着像你们那样娇生惯养。消耗大量的资源以求长生,反而是在作死。怎么才能不作死呢?这就是后文要讲的了,这段就到这里结束了。前面说了,《道德经》是一篇完整文章。这段文字如果单独拿出来,就这么点意思。后面老子具体讲了如何治国而不作死。结合起来看,意思就是说:你死不死,取决于这个系统(“众人之所欲”)要不要你死,而不取决于你自己如何养生。如果系统要你死,你怎么养生都没用,你渺小到可笑。如果系统不要你死,你想死都死不了,犀牛和老虎都弄不死你。所以作为统治者,你过分地“生生之厚”,不但不能长生,反而会使自己走向一个“系统要你死”的位置上(也就是“失德”了,这个系统不需要你了)。
简单来说就是这样,后面老子就开始讲如何走向“系统不要你死”的状态(如何“积德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