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病免疫的香囊
配方:用羌活、大黄、柴胡、苍术、细辛、吴茱萸这六味中药,等量,研成粉末,放在香囊中。
使用方法:将香囊戴在身上,或者放在屋中挂起,偶尔也可以拿起来闻一闻它的气味,这样可以激活免疫体效能,从而起到增强免疫的效果。
1、羌活
药用典籍:
1.《唐本草》:“疗风宜用独活,兼水宜用羌活。”
2.《本草纲目》:“羌后、独活,皆能逐风胜湿,透关利节,但气有刚劣不同尔。” [1]
3.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“羌活气清属阳,善行气分,舒而不敛,升而能沉,雄而善散,可发表邪,故入手太阳小肠。足太阳膀胱以理游风,其功用与独活虽若不同,实互相表里。”
4.《本草备要》:“泻肝气,搜胖风,治风湿相搏,本经(太阳)头痛,督脉为病,脊强而厥,刚痉柔痉,中风不语,头旋目亦。”
5《本经逢原》:“羌活乃却乱反正之主帅,风能胜湿,故羌活能治水湿,与芎穷同用,治太阳、厥阴头痛,发汗散表,透关利节,非时感冒之仙药也。昔人治劳力感寒,于补中益气汤中用之,深得补中寓泻之意。”
2、大黄
大黄治疫:有关“疫”的记载早出于《伤寒论》,《素问遗篇.刺法论》说“五疫之至,皆相染易,无问大小,病状相似。”和他差不多同时的曹植在其名篇《说疫气》里说“建安二十二年,疫气流行,家家有强尸之痛,户户有号泣之哀,或沿门而殪,或覆族而丧”,联系到仲景原序中说的“余宗族素多,向余二百,建安纪年以来,未及十稔(不到十年),其死亡者三分有二,伤寒十居其七”,可知《伤寒论》的主要内容是疫病即急性热性传染病的证治。
《伤寒论》阳明篇的白虎承气二方,就是疫病(当然也包括感染性疾病、杂病)的有效处方,白虎汤是清法代表方,承气汤是下法的代表方,疫病到了阳明阶段,得清下二法而解者,柳宝诒说“十之六七”,实际上恐怕还不止此数。也就是说,疫病治法是包含在《伤寒论》中的。但后世明确提出“疫病”的概念,还是一种进步,是对仲景之学的继承和发扬。
3、柴胡
药用典籍:
①《滇南本草》:“伤寒发汗用柴胡,至四日后方可用:若用在先,阳症引入阴经,当忌用。”
②《本经逢原》:“柴胡,小儿五疳羸热,诸疟寒热,咸宜用之。痘疹见点后有寒热,或胁下疼热,于透表药内用之,不使热留少阳经中,则将来无咬牙之患。”
4、苍术
药用典籍:
1、《本草纲目》:大风痹,筋骨软弱,散风除湿解郁。汁酿酒,治一切风湿筋骨痛。 [1]
2、《本草从新》:燥胃强脾。发汗除湿。能升发胃中阳气。止吐泻。逐痰水。
5、细辛
药理作用:
具有祛风散寒,通窍止痛,温肺化饮的功效。
细辛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精油。以辽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,广泛用于日用产品,如肥皂、化妆品、牙膏等,具有抗菌、消炎、止血、镇痛等疗效。含细辛的兽药用于治咳嗽喘、便秘;含细辛的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;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,国外已开发使用细辛作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驱虫原料。
6、吴茱萸
药用典籍:
1、《本草衍义》:吴茱萸下气最速,肠虚人服之愈甚。
2、《本草纲目》:茱萸,辛热能散能温,苦热能燥能坚,故所治之证,皆取其散寒温中,燥湿解郁之功而已。咽喉口舌生疮者,以茱萸末醋调,贴两足心,移夜便愈。其性虽热,而能引热下行,盖亦从治之义,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,似不然也。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,啮茱萸一、二粒抹之即开,亦取其辛散耳。